“到雅加达吃云吞面”,这是一位朋友说的,说的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
八打灵SS2的“为食街”,是许多人喜爱光顾的场所。尤其是在附近工作或念书的游子们,这里总有他们或多或少的回忆。记得碧绿荷塘还怀着妍妍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经过那里,就前去“返寻味”。
只见一个个档口依旧,动手烹饪的却人事已非(这么说有点夸张)。华裔老板坐着聊天、打短讯、收钱,烹饪这“粗重”的工作却交由各个国籍的外劳负责。食物上来了,记忆中的味道却找不回了。
其实,不只城市如此,我那家乡小镇也一样。那天回到家乡,到一家开了20多年的茶餐室打包面食。年长的老板和老板娘不在店里,年轻的老板一个送外卖去了,一个在柜台收钱。剩下的,都是印尼人。我在厨房门口张望,里头的“厨师”也是印尼人。和SS2“为食街”不同的是,这里的“厨师”手艺还挺好的。于是,我想起了朋友所说的那一句话。
想象着有一天,我走在雅加达的街上,在街角处的一间店里,看见了“正宗云吞面”、“槟城炒果条”。于是,记忆驱使我走进去用餐。食物上来了,记忆中的味道也跟着回来了。那一种在马来西亚已渐渐远去的味道……
【知识块餐短视频】解码品牌营销与流行文化 | Decoding Brand Marketing & Pop Culture
-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Er HC (@erhc79)
I've been fascinated by how YouTube and Facebook content creators use AI to
generate sho...
4 weeks ago
3 comments:
这算是新一代外劳的移民史吗?
看到你这篇,想起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那感觉很熟悉,也好像很遥远,文字忽然间表达不上来。
你的论文研究的是外劳的课题吗?我原本只是以食物作为出发点,写着写着,云吞面仿佛成了一个代名词。这个未完的故事或许还可以这么写——于是,记忆驱使我走进去用餐。只见印尼籍老板坐着聊天、打短讯、收钱,烹饪这“粗重”的工作却交由大马来的外劳负责。
我的论文大意是透过饮食文学研究吧生的旧社会,里面有探讨到一些我们祖先如何南来-->本土交融--->发展本土特色的演变过程吧!
我们的祖先,当初也是算“外劳”吧!我倒也觉得你的故事可以持续写下去,说不定写的是外劳,其实也算是在透过另外一种“缅怀”我们的祖先……
嘻嘻……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