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信手涂鸦.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信手涂鸦.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绝倒考试

一个叫RichardBenson的作家,搜集了许多考试答卷,整理出里头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编成了一本叫F in Exams: The Funniest Test Paper Blunders的书。在这和大家分享几个例子:

1. (Q) What is a nitrate?
(A) Much cheaper than a day rate.

2. (Q) What did Mahatma Gandhi and Genghis Khan have in common?
(A) Unusual names.

3. (Q) Steve is driving is car. He is travelling at 60 feet/second and the speed limit is 40 mph. Is Steve speeding?
(A) He could find out by checking his speedometer.

4. (Q) Joanna works in an office. Her computer is a stand-alone system. What is a stand-alone computer system?
(A) It doesn't come with a chair.

5. (Q) Where was the Americ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igned?
(A) At the bottom.

6. (Q) Explain the phrase 'free press'.
(A) When your mum irons trousers for you.

7. (Q) Where was Hadrian's Wall built?
(A) Around Hadrian's garden.

8. (Q) The race of people know as Malays come from which country?
(A) Malaria.

还有这两个够“经典”的……

(Q) Name the wife of Orpheus, whom he attempted to save from the underworld.
(A) Mrs Orpheus.

(Q) Name six animals which live specifically in the Arctic?
(A) Two polar bears. Three Four seals.

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说风就是雨

上个学期我教一门网络编程的课,某天班上的一个学生到我的办公室来,说要征求我对于电子投票的看法。这学生似乎非常关心电子投票中的舞弊问题,不断询问投票软件是否“可能”出现欺诈的成分。不论是从常识或技术层面而言,没有人能排除软件中可能存有漏洞而导致错误,所以“欺诈”是可能的,我这么回答。



第二天,几个“亲学生”的网站就刊登了一篇“专访”——马大讲师反对在校园选举时使用电子投票。



后来,这批反对电子投票的学生打算在一月一日当天举办一场探讨电子投票的论坛,就发来电邮邀请我担任主讲人。由于一月一日当天我要出席一个同事的婚宴,便拒绝了这些学生的邀请。



后来,论坛的海报出来了,我竟然是其中一名主讲人。我发了电邮给相关的学生,要他们改正,然而不见海报上有任何更动。



再后来,又有几则新闻出来了。一则说我尚在考虑要不要成为主讲人,另一则说我“打消”了成为主讲人的念头,其中还有猜测我“改变主意”是因为某方面施压的结果。


政治就是这么一回事,哪怕只是校园政治。

Sunday, December 20, 2009

泡沫雪花

城中一家商场为庆祝圣诞而搞的噱头是“下雪”。我们几个大人带着小孩也去凑热闹。雪花飘下时,远看倒相当逼真,当雪花掉在身上,才发现原来是泡沫,而且还带着清洁剂的味道。这个人工雪花的“美”果然像泡沫那么虚幻,很快就戮破了。

Tuesday, June 30, 2009

三代同堂

上个月去参加一个专业认证课程,在一群学员中认出一张似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脸。忍不住上前问他:“你是Dr. K吗?”对方点头说是。果然是当年念本科时的讲师,算一算,已经10年没见过他了。他说,他常在不同的场合遇见当年的学生,那种感觉很好,只是往往都是学生先认出老师。

第二天早上的茶点时间,一位学员走过来问我:“你是马大的讲师吗?”
“是。”
“你记得你教过我吗?”
“哪一门课呀?”
“Software Architecture。”
“哦!02年的,不太有印象了。当年我没有‘肥佬’你吧?”
“没有,我还考得挺好的。”
“谢天谢地!”

“三代同堂”的故事就这样不经意的发生在这城市的某个角落。

Friday, March 20, 2009

如释重负

2009年3月20日,己丑年二月廿三,傍晚7点09分,电话那头宣布了期待已久的答案。回首,走过这段长长征途的脚步虽重,却怎么也不比心里的压力来得重。今天刚好是春分,但愿也是自己一个新季节的开始。

Sunday, December 16, 2007

奇人趣事

这次参加PTK 评估考试,除了忙与焦虑,还遇到了一个奇特的人。

这人上的是PTK 6的考试,所以应该是副教授级的人物了。

第一次遇见她,是在电脑室里。我和另外两位加PTK 3考试的学员一面使用电脑,一面闲聊。她走过来,语气不太友善地说:“Would you mind having your discussion outside? We need to concentrate on our individual assignment.”这里几时变成图书馆了?况且我们又不是大声喧哗。至于那个“we”,到底真的是“we”还是“I”的想当然延伸也值得怀疑。不过,我们也理解考试的压力,那就不妨给人方便。

下午,我们一组人进入电脑室准备小组作业,在后面的一个角落低声讨论。她又站起来说:“Would you mind having your discussion outside? We were here first!”啊!先来者就可以定下使用电脑室的规矩吗?好无理的人!

后来和其他学员谈起,才知道好多人都获得她的“招呼”。于是,大家对这个人好奇起来。刚好班上有一位学员是和她在同一个部门工作,我们才知道她也有“心酸”的故事。原来,她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后来当上了教授,而她却依旧是副教授。之前她报考PTK,不知何故缺席了头几天的课程,结果被取消了参加考试的资格。

然而,“心酸”之外,她还是有让人不解的举动。例如,她在巴士上对着一位学员说了类似的话:你的鞋子真漂亮啊!我的只是在pasar malam 买的10令吉一双的鞋子。

另外,一天午餐时候,她从楼上PTK 6的课室下来,到PTK 3处拿午餐。按她的说法,楼上没有素食菜肴。结果她却拿了鱼当午餐。而且,她拿食物的方法也挺特别的。食物装在大盘子里,用保鲜膜包了起来。她不把保鲜膜掀开,却直接在保鲜膜上挖了一个洞来拿食物。

“招呼人者,人恒招呼之”,我的一位同学终于逮着了机会来“招呼”奇人。电脑室里,奇人的手机铃声响起,她接电话后就旁若无人地讲起话来。人家已经“咳嗽”暗示她降低声量了,她却置若罔闻。讲完电话后,我的同学走上前去,指着墙上的一个告示牌子说:“Do you see there is a sign of 'handphone not allowed' here?”谁知奇人非但不道歉,还辩解自己只是忘了把手机调入静音状态,完全不理重点在于不可在电脑室里使用手机,而非静音与否。

来到考试之前的一天,我们几个人走进电脑室时又见着她。我们对望一眼,对应该怎样做心照不宣。谁知其中一人却故意大声说起话来。我想,她又要发作了。谁知道,她不但没说什么,还在走出电脑室时,和颜悦色地说,她昨天拿了我们的食物,因为楼上准备的食物是虾,而她不吃虾。而她也大方地承认,是她在保鲜膜上挖了一个洞。

我们听傻了。刚才大声说话的学员这才说,那奇人昨天在电脑室里“招呼”了一个人,那人却原来是前来评估她们的教授。

之后在走廊再遇到奇人,她的态度都比之前好多了。甚至到了考试的当天,她还大声对我们说:“Good luck boys, and girls."

奇人给了我们不愉快的经验,也增加了我们谈话的趣味。无论如何,最后总算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烤一烤

哈!终于考完了。

人家问我:“OK?“ 我说“Everything is OK, except my hand.”两个小时半不停的写,五道问题回答到第三题后,手已经有些痛,第四道问题后是麻木,第五道问题后是虚脱。如果手有情感,他一定会高兴得掉泪。

算一算,已经有五年没有这样来考试了。五年前的Kursus Induksi,要的只是及格,“门面”的成分大。这次的Kursus PTK,不但有评估,还关系到升迁的机会,不能和Kursus Induksi同日而语。一个星期下来,气氛从轻松到紧张,一起上课的同事愈显绷紧的情绪,而且似乎有相互传染的迹象。考完后,大家都说,只要达到Band 3就好,Band 4也不必奢求了。

其实,这一个星期也学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是PTK 的P 是Penilaian,不是Pembelajaran,因此重点就在于评估。这过程不能不说是一种煎熬。煎熬要用火,最后再来个考试,果然要把人给烤焦了。

现在心情越来越轻松,眼皮却越来越沉重了……